传播动态

两岸合做大“米龟” 携手祈福“呷平安”

在福建泉州天后宫内,由两岸联手制作的巨型“米龟”已基本成型,工作人员还忙着为“米龟”搭上彩灯,做好后期修饰工作。

一顶黄色的大帐篷下,由53500斤大米垒成的鸡年“米龟”头裹着红布,静静地卧在妈祖殿前广场上。巨型“米龟”吸引了进出的香客和游人的目光,不少人拿出手机,在大“米龟”面前合影留念。

“乞龟”是闽南地区特有的元宵民俗活动,主要流行于泉州和台湾澎湖一带。民众将一袋袋大米堆成“米龟”,通过从头到尾摸遍“米龟”各个部位,祈求新的一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兴旺。祈福活动结束后,这些米将会被分发给民众带回家分食,隐喻“呷(吃)平安”。

“今年是泉州、澎湖两地天后宫联合举办‘乞龟祈福’民俗活动的第11个年头。”泉州天后宫文物保护管理处主任许晓晖告诉记者,往年都是台湾澎湖的制龟师傅到泉州来,与本地师傅联手制作“米龟”,为两岸民众祈福。

(2017年1月27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台湾高校教育参访团赴川参访 两地教育界热络交流

1月17日至24日,由台北科技大学、华夏科技大学、健行科技大学等台湾教育界人士组成的台湾高校教育参访团一行27人到四川开展为期一周的交流访问,川台两地教育界进行了热络交流互动。

1月18日,台湾高校教育参访团一行前往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与电子科技大学校领导及有关方面负责人举行交流座谈,共同探讨“两岸大学生教育与就业辅导”。

1月23日,四川省台办主任周敏谦、副主任赵宇与参访团一行交流互动。周敏谦与大家共同回顾了一周以来的精彩行程,从丰富齐全的自然资源、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发达便利的区位条件等方面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四川。他说,近年来川台两地人员往来热络,来川观光旅游的台胞络绎不绝,在川投资的台企遍地开花,更有不少台湾青年及学生来到四川参访以后,希望能留下来求学、就业、创业。他表示,“两岸一家亲”,不仅体现在感情上的亲情和文化上的同根同源,而且在发展上也要为广大台湾同胞提供机会、创造机会。

(2017年1月26日 来源:中国台湾网)

BBC如何记录中国新年 春节题材纪录片火爆网络

“亿万人同时迁徙,只为一次团圆。”这是2016年BBC拍摄的纪录片《中国新年:全球最大的庆典》形容中国春节的一句话。临近春节,这部纪录片又在网上悄悄地火了起来,某视频网站上点击率已超过7000万,引起广泛关注。

充满人情味获网友点赞

看过纪录片《中国新年》的网友纷纷点赞。首先让网友印象深刻的是,BBC这次通过镜头呈现了中国不同地方的美丽。纪录片选择从哈尔滨的冰雪世界开始讲起,镜头毫不吝啬地呈现了哈尔滨的美景,把不少中国网友看醉了。其次《中国新年》还记录了中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酿酒技艺、“打树花”技艺,让网友再度回味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妙。

以外国人的视角来解读中国春节,也让网友们觉得很新鲜。在外国人看来,春节是什么?在开篇,几位外国主持人就开门见山地介绍中国的农历新年,他们强调了中国人在过年时,就算是排除万难也要回家过年的决心:他们可能买不到票,可能坐上没有位置的火车,可能要在人堆里挤上三天三夜……但这都不能阻止中国人回家过年的愿望。第一集中,长居英国的一位华人已经多年没有回家,在春节里,她带着一对子女回乡看望罹患帕金森综合症的父亲,久别重逢的一大家人在机场喜悦地相拥,真挚的情感让人红了眼眶。

如此种种充满人情味的表达,引起了网友们的共鸣。有人感动地说“眼泪一直流”,有人认识到“原来我们是这么温馨的一个国家”,有人觉得很骄傲,“因为春节只有中国有”,更有许多海外华人看完后表示“看哭了,特别想回家”。

东方价值引发共鸣

   近些年,中国人普遍感觉春节的年味变淡了。BBC这部纪录片却以“第三者”的视角,唤起人们对那些“身处其中未必自觉”的传统的回望与珍视。这也是为何它突然在第二年又火了的主要原因。

  纪录片创作者们站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上去观察和记录,形成一幅关于春节的缤纷多彩的画卷,它提示人们,春节的生命力在民间,它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和日常生活中。

纪录片所讲述的中国故事,既独特却又有着与世界共鸣的东方价值:欢乐、和谐、共享、祈福、纳祥。所以,它也能在世界范围里产生共情。英国网友看完纪录片后留言说:“打算明年在春节的时候去中国旅游,亲身体验一下”,并表示“迫不及待想去中国玩儿”。英国上议院议员麦克•贝茨在自己的脸书上对这部纪录片评价很高。他说:“我曾经在2007年和2008年去过中国。那真是一次奇妙地经历,这部纪录片也很奇妙!”伯明翰城市大学媒体理论教授斯蒂芬妮说:“我非常喜欢这个系列节目,主题很国际化,体现了东西方在文化上的相似点。结构也非常好,画面精美,让观众理解了不同国家多元的文化。”

(2017年1月26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

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普及率达53.2%,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增长率为6.2%。中国网民规模已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

据了解,截至去年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10%。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的使用率均出现下降,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移动互联网与线下经济联系日益紧密,2016年,我国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4.69亿,年增长率为31.2%,网民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57.7%提升至67.5%。

《报告》还显示,去年,我国包括支付宝/微信城市服务,政府微信公众号、网站、微博、手机端应用等在内的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到2.39亿,占总体网民的32.7%。互联网政务服务各平台的互联互通及服务内容细化,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提高用户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

同时,截至去年年底,我国境内外上市互联网企业数量达到91家,总体市值为5.4万亿人民币。其中腾讯公司和阿里巴巴公司的市值总和超过3万亿人民币,两家公司作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代表,占中国上市互联网企业总市值的57%。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专家认为,我国网民规模经历近10年的快速增长后,红利逐渐消失,网民规模增长率趋于稳定。2016年,中国互联网行业整体向规范化、价值化发展,同时,移动互联网推动消费模式共享化、设备智能化和场景多元化。此外,互联网发展对企业影响力提升,随着“互联网+”的贯彻落实,企业互联网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2017年1月25日 来源:中国网)

今日头条举办未来媒体峰会 近百媒体探讨媒体融合新思路

1月13日,全国近百位媒体行业领袖齐聚重庆,参加今日头条主办的“2017未来媒体峰会”,共同探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打造主流新型媒体的新思路。

会上,今日头条高级副总裁赵添代表主办方发表致辞。在发言中她和与会嘉宾们分享了自己学习中宣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工作座谈会精神的心得,并表示经过过去几年的磨合,今日头条和媒体合作伙伴的关系已经实现了有机“相加”,但距离“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还有可观的距离,需要双方更积极地开展合作。

赵添在会上宣布今日头条将在2017年升级多项面向媒体合作伙伴的产品和合作策略,助力媒体合作伙伴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方面的探索。这些策略具体将包括优化面向媒体的移动直播平台、优化“媒体实验室”为媒体提供的大数据工具、升级“媒体融合全国研习沙龙”推动媒体人员的强化转型等。

在今日头条方面的代表发言完毕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媒体融合专家组成员宋建武、澎湃新闻总编辑刘永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常务副院长陈昌凤、央广网总裁陶磊、北京青年报社总编辑余海波等各界嘉宾也先后登台,分享了各大媒体在2016年推动移动直播、打造融媒体产品、全媒采编平台方面的的经验,共同学习和交流了关于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认识。

(2017年1月13日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影视作品集体亮相印度 译制作品获好评

首届印度世界内容市场展于1月12日在孟买开展,中国文化企业首次集体亮相印度。中方代表将多部译配成印地语的影视作品带到了展会现场,受到了来自印度及世界各国的关注。

在展会现场,有来自中国、俄罗斯、西班牙、荷兰、土耳其、尼日利亚等国数百家媒体公司参加,现场观众人数超过了2000人。展会现场播放了不少译制作品,其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印地语部翻译制作的《唐山大地震》《青春派》《故宫》等作品在展会现场播放,获得了多方好评。此次展会主办方负责人拉梅什就是这些作品的忠实观众,他对国际台译制的影视作品赞不绝口:“配音非常棒,我真的非常喜欢这些作品的配音,我特别喜欢两部作品,第一部是《青春派》,讲关于年轻人的故事;第二部是《唐山大地震》。真的非常棒,翻译很有水准,用词非常准确,配音演员也非常专业,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做的这些作品非常好。”

(2017年1月12日 来源:国际在线频道)

学院电影遇到互联网,是艺术拥抱市场的开始!

1月10日,爱奇艺“学院电影的互联网表达”主题发布会在京举办,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携手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青年电影制片厂厂长俞剑红双方团队共同宣布,爱奇艺与北京电影学院达成战略合作,将在人才培育、作品及活动扶持、IP开发和项目基金合作、校企合作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共同为网络大电影及网剧产业培养专业人才,打造精品内容。

活动当天,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主任、知名导演王瑞,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教务长、博士扈耀之,与爱奇艺自制剧开发中心总经理戴莹,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2011届毕业生、网剧《最好的我们》导演刘畅,爱奇艺网络电影开发中心总经理窦黎黎、爱奇艺电影版权合作中心总经理宋佳围绕“学院派如何开发商业价值IP”进行了深入探讨,从内容开发、IP孵化、制作流程、就业与职业规划等各方面给予北京电影学院学生切实的建议。

戴莹表示,学院派的商业化IP作品的开发首先需要了解市场需求、判断市场,其次作品生产需要瞄准明确的核心用户,内容价值符合主流价值观;泛娱乐市场环境下,原创的IP可以在各种环节做转化。北京电影学院培养出来的电影人才眼界非常开阔,审美鉴赏能力也是极高的,希望爱奇艺的平台可以与学院派的作品一同“共振双赢”。

扈耀之称,学院电影与互联网携手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专业的“学院派”入局提升了网络视听内容的生产门槛,为内容的精品化提供了保证。王瑞呼吁,“我希望我们的学生像敬重电影一样去敬重网络的电影。”

据悉,就在前不久爱奇艺已与北京电影学院达成一系列合作,爱奇艺还将与北京电影学院一同设立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院奖,为学生提供公平公正的表演竞技平台,挖掘优质的创作人才,与此同时还将与学院一同开设青年编剧培训班,大力推动编剧培养。

(2017年1月11日 来源:艺恩网)

2016两岸关系十大新闻揭晓

中国台湾网携手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海峡两岸》栏目共同主办的“2016两岸关系十大新闻”评选活动,今天揭晓评选结果,“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就两岸关系发展提出六点意见”等十条新闻入选。入选新闻如下:

  一、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就两岸关系发展提出六点意见。

  二、两岸共同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

  三、2016台湾地区领导人、民意代表选举结果揭晓。

  四、两岸联系沟通与协商谈判机制停摆。

  五、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

  六、台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赴台游遇冷使岛内各行业受强烈冲击。

  七、大陆各界高度关注南台湾地震灾情,慷慨捐款援助灾民。

  八、台湾电信诈骗嫌疑人被带回大陆处理。

  九、辽宁旅行团在台遭遇“火烧车”案件。

十、被海盗劫持的台NAHAM3号渔船船员获救。

(2017年1月4日 来源:中国台湾网)

京华时报纸质版2017年起休刊 全面转型发展新媒体

从2017年1月1日起,已有15年历史的京华时报将正式告别纸质版,同时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大潮,全面转型发展新媒体业务。目前,面貌一新的京华网已完成改版,全新APP“京华圈”客户端1.0版已正式上线。

创刊于2001年的京华时报,近年来在新媒体建设上持续发力,目前已形成由京华网、京华微博、微信以及系列公号组成的京华时报新媒体矩阵,每日持续向读者推送新闻、资讯。截至2016年底,京华时报官方微博粉丝已超千万。京华网改版后,置顶政务、新闻、娱乐、生活、财经5大模块,首页依然保留电子报风格,各频道也延续了京华时报的报道内容和风格,继续实现与北京市属委办局及16区政务官网联动。

(2017年1月1日 来源:北京青年报)

人民日报客户端四期正式上线 引入大数据智能推荐

1月4日,全新的人民日报客户端四期正式上线。新版客户端重磅推出直播频道,增设大数据智能推荐功能,全力为用户提供新鲜的资讯、及时的直播和全面特色的服务。

随着互联网移动化、视频化趋势,移动视频直播正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新业态、新方式。顺应这一趋势,新版人民日报客户端开通直播频道,带用户一键直达新闻现场,用户可以随时查看当前直播、历史直播,还可以提前预约自己感兴趣的直播内容。直播频道的开通进一步强化了客户端与用户的实时互动能力,实现了新闻内容的全媒体呈现。

人民日报客户端四期还对技术底层和视觉效果进行了重构和优化。视觉上采用当下前沿设计元素,突出“大而简,简而精”;技术上加入大数据推荐功能,将编辑筛选和智能推荐结合,首页频道为用户智能推荐更“懂你”的新闻,实现千人千面的效果;针对新闻热点,推出事件追踪功能,打破新闻零散阅读的局限,以热点事件发展为主线,方便用户深度了解来龙去脉,第一时间获得最新进展。

(2017年1月4日 来源:人民日报)

央视鸡年春晚引观众热议 老将金句多新兵人气旺

今年的春晚以“大美中国梦、金鸡报春来”为主题,除央视一号演播厅主会场外,上海、四川凉山、广西桂林、黑龙江哈尔滨四地分会场也上演了精彩节目,从而实现“东西南北中、全民大联欢”。TFBOYS、傅园慧、刘涛、蒋欣、杨紫、胡歌、王凯、谭维维、张杰等众星逐一亮相春晚舞台,为观众献上精美除夕大餐。而随着节目的进行,观众不断在网络上掀起讨论热潮。

春晚老熟客“毒舌”蔡明此次终于遇到了对手。与以往“毒舌”蔡明单方面“欺负”潘长江的模式不同,在小品《老伴》中,潘长江也融入了“毒舌”元素,二人一唱一和,一来一回更具看点。其中,蔡明扮演一位患有失忆症的老太太,而潘长江则是扮演用各种方法唤起蔡明回忆的丈夫。带着白色假发、蓝色外套的蔡明依旧不改毒舌本色,贡献了一句又一句的金句:“古人云老伴归老伴,别总在一块”“颜值越高、责任越大”“老公长得这么小,儿子长得这么老,让我失忆好不好”“我救了你、你娶了我、你为什么要恩将仇报呢?”“咱俩私奔吧?咱俩分头私奔吧!”不少网友直呼,“这么多的包袱,总有一句能成为今年的金句,只不过心疼大潘,感觉存在感不高。”

作为春晚新人,刘亮白鸽首次登上春晚的舞台表现不俗。二人带来的小品《大城小爱》讲述了北京蜘蛛人工作不易,刘亮在北京做户外高空玻璃墙面清洁,一年没有回家,媳妇白鸽到北京找他,闹出不小的笑话,农民工夫妻不容易,长期分居。其中他们的经典台词“谁啊,咋的啦”频频出现在节目中,逗得台下观众捧腹大笑,两人最后吊起威亚在空中旋转的动作也被不少观众津津乐道。也有人调侃称,“一个节目包揽了小品+杂技两个项目,看得真值啊!”

除此以外,姜昆和戴志诚带来的相声《新虎口遐想》也获得不少网友的关注。有人感叹三十年时光一去不复返,姜昆老了许多。也有网友直言,“姜昆学习当下直播行业的口吻不太对,应该是‘来来来我们火箭、兰博基尼刷起来,走一波啊!’”

(2017年1月28日 来源:北京晨报)

中国记协中外新闻界新春联谊会在京举行

中国记协1月19日在京举行2017年中外新闻界新春联谊会。260余名来自中央和首都主要新闻单位以及中央有关部委负责人和境内外记者以及部分驻华使节参加了联谊活动。

中国记协主席张研农在联谊会上代表中国记协向国内外新闻工作者致以诚挚的节日问候。他说,过去的一年,可谓风云激荡、气象万千。记者们用镜头、用笔尖、用键盘,做报道、做调查、做分析,不仅成为时代的记录者、见证者,而且成为时代的引领者、推动者。

(2017年1月20日 来源:人民日报)